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 最多人使用的大发邀请码 > 新闻动态 >古代前期科学技术概述(上)1.古代前期科学技术的总特点
技术是人类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自人类打制石器始,人们的这种活动就已经展开了。但严格地讲,从远古至公元前6世纪左右这一历史阶段,只有农业、天文学、建筑、数学、医学已发展成为或正在发展成为科学,而有些生产则只能称为技术,如石器、骨、角器制作、玉器加工等,像制陶和制造玻璃器,虽说已使这些原材料得到了化学的转变,但在这一阶段仍应归于手工业技术一类,因为技术一般被理解为关于工具、物质产品以及它们被用来达到实用目的方式的知识,技术往往比科学更为古老,通常技术是回答怎么做,科学则是回答为什么。
图片
从理论上讲科学技术应包括:科学理论、实验和技术三个有机体,从这种意义上说,这一阶段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还只是处在初创阶段。此阶段科学技术的理论往往是宗教或自然哲学的一部分,实验仅限于人肉眼的观察或简单仪器的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理论、实验和技术三者往往是互相隔离的,但在某些领域也出现了三者相结合的尝试,如古西亚人,古埃及人的几何学,其相应的实验是对土地的测量,当人们用尺子作为测量的工具时,几何实验则开始有了客观的标准,有了尺子人们对相同距离,相同的面积,相同的角度,不同人测量可得出相同的结果,这便是最早将实验与技术相结合的领域。至于科学理论方面,各学科这一时期都缺乏严密完善的理论,有些学科如天文学、医学等甚至存在许多与巫术相混杂的荒诞解释,但人们毕竟已经在试图建立一些理论,如古西亚人数学中的乘法表、开方表、古代中国人对冶炼青铜的"六齐配方"等都是对实用科学的总结和归纳。
世界文明是在以西亚、埃及、印度、中国等几个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不同地区都对世界文明或者说对世界科学技术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在农业、天文学、数学、建筑学、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我们可在下述各文明地区对世界科学史的主要贡献一节中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
2.石器时代的技术交流人类最初的技术活动是对石器、骨器的制作与使用。根据现有的资料,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的石器、骨器的区域性很强,每个区域的石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北非、欧洲和中国等地区的石器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技术。
图片
中国北方是以北京人的直接打击的小石制品工具为主,且具有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北非、欧洲的石器制作风格则大不一样,从旧石器时期中、晚期始,阿舍利文化更多地采用石核的预制技术,即克娄瓦勒技术,生产出的石核多为长型的,石片也为长型,且较为规整。在修理技术方面,中国的石器制作基本上采用硬锤直接加工,这样便导致石器刃缘不整,而欧洲的石器,从阿舍利文化后期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早一阶段,广泛地采用了软锤加工,即用骨、角类作为工具的加工技术,对生产精巧石器起了良好的作用。这些差异表明当时的石器加工,基本上是区域性的,特别是中国和西方之间尚不存在技术交流的因素。
至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距今约3万年前中国细石器工业出现后,逐步改变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中国北方石器、骨器技术的格局,石镞、标枪、鱼镖、骨针等工具的出现与西方这类工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大概可作为东、西方早期技术交流的一个证据、当然这种交流是以区域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中国的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群中曾发现有带凹槽和有肩的石器,前者是钝尖尖刃器,一面充满修理疤,刃缘匀称,前端的尖刃呈小圆头形,由尖端向两侧缓缓展宽,至末端稍内敛,而后将根部制成稍内凹的线槽结构,它与美洲的克罗维斯投射尖刃器中的一类颇相像,后者是锐尖尖刃器,其一侧中下部因重击而变窄,若单肩状,原研究者把它与美洲桑地亚的尖刃器进行对比,克罗维斯工业的出现一般认为距今12000年至11000年前,虎头梁发现的这两类石器可能是与美洲发生文化交流的证迹。
3.中国古代文明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关系关于中国古代文明与古埃及,古西亚及古印度等文明之间的关系,自本世纪20年代起就有不少西方学者做过探讨,但他们多以"地中海文明中心论"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代文明均起源于埃及或西亚,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古代文明均起源于埃及,有的学者主张西方文化在新石器时代从北欧和东南欧流入中国。如1921年安特生在中国河南渑池县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的彩陶,便立即把这些彩陶列入希腊北部、伽里西亚、乌克兰、南俄俄特里波列和中亚的安诺文化系统之中。现在根据碳14测定的年代,不但弄清了仰韶文化早于安诺文化,且确定了仰韶文化由黄河中游向四周传播的范围,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若干遗址。现在学术界中已普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原彩陶文化向西传播。新疆塔克拉玛干以北的彩陶和甘肃彩陶文化十分相似,由此推断新疆可能是来自中亚细亚的彩陶文化与由东而西传播的中原彩陶文化交汇的地方。
图片
西亚的陶器出现在1万年前,而中国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的陶器时代也相当于1万年前。西亚、中国、埃及、印度等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的是独自起源,像西亚与中国,有的则可能是通过传播发生的,像埃及的新石器文化有可能是从西亚传去的,日本的新石器文化有可能是从中国传进的。它们在时间上或是基本平行,或是相差几千年,但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彼此都有过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当时也只能是通过邻近地区间接进行的。
从农业的起源来看,西亚、中国、印度、美洲等地区似乎都是独自发明互不相关的,如西亚最早栽培大麦、小麦,中国南方,印度最早栽培了稻米,中国北方最早栽培了小米,美洲最早栽培了玉米等,这种农业起源的相对独立性可能是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如野生稻、麦、玉米、小米等作物的不同分布,人们根据周围存在的不同类野生植物,栽培出不同的农作物,而后才向其他地区传播的。
中国与埃及、西亚的明确交往大约出现在4000年以前,在古代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居住着许多游牧民族,自公元前2000年始,这些草原民族出现了由东向西的迁徙趋势,生活在黄河和阴山以西、伊朗高原和高加索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的草原牧民,成为中西交通最早的媒介者,特别是公元前1000年以后,他们转向以养马为主的游牧经济,使他们成为促进中国和它以西邻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埃及和中国的西部地区,正是通过这些草原牧民,彼此成为近邻。春秋战国时期,非洲的宝石、香料、玻璃运往中国,中国的软玉、陶瓷、丝绸等运往埃及甚至更远的地区,如中国的丝绸织物,由于北方草原民族的转销,从天山、帕米尔高原,经过中亚细亚向北运到俄罗斯平原和北岸希腊移民城邦,向南传到了两河流域等地,公元前6世纪时希腊的一些雕刻和绘画中,已可见到从中国传去的透明的丝质衣料。
历史事实证明交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与西亚、埃及经历了数千年的接触、交往,才有了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丝绸之路"全线畅通的可能性,也才有了东西文化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互相交流,彼此影响,促进双方社会繁荣,科技发展的可能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下一篇:没有了